新民晚報記者孫中欽拍攝

“從上海博物院的收藏看中國早期體質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研究”、“文化人類學蓬勃展開的田野調查”、“中國古代藝術品”三個版塊。展覽主要通過標本及文物展示、復原小景箱、圖文版、經典繪畫、小視頻、手機APP等形式實現。

展覽精心選取瞭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曾經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獸類標本83件、人類學標本7類、文獻圖書資料17本進行展示,並選取瞭文物舊藏以及與其類似的古代藝術品共計44件。這些珍貴的藏品印證瞭上海擁有中國最早的博物館的事實,觀眾可以一覽當時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的收藏研究概況。這些自然史標本是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移交至上海自然博物館的藏品,是上海和華南地區被有目的調查、有系統收藏、有分類研究展示的開端,開啟瞭中國自然博物館事業的扉頁,而隨自然類收藏派生出來的人類學、考古學與藝術藏品的收藏,也為世界瞭解當時的中國及中國瞭解相鄰國傢的社會風貌打開瞭一扇窗。

本次特展內容包括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各包括三個版塊。第一部分為自然歷史,包括“讓東方綻開文化之花——溯源亞洲文會”、“一川抽水肥清理行|探勘化糞池位置|台中探勘化糞池位置中國的獸類走向世界”、“上海記憶——上海自然環境變遷的見證者”三個版塊;第二部分為人類學、考古學與藝術,包括

本展覽展出瞭許多珍貴的藏品,有世界最早的白鰭豚完整的骨骼標本和一副下顎標本,這兩件標本比白鰭豚的模式標本采集時間還要早數年;有中國最早的獸類標本——采於1871年的金錢豹標本;有世界現存最早的海南長臂猿充填標本;有中國收藏最早的大熊貓標本;有珍貴的普陀山考察研究手稿;有寫於植物葉片上的經文——貝葉經;有東晉咸和元年的黃淳墓志;有商周時期的青銅獸面紋鼎等等。本展覽還有許多珍貴文物及文獻資料,如亞洲文會的牌匾、各種相關出版物和資料等。

交通信息:地鐵1、2、8號一川抽水肥清理行|找化糞池位置|台中找化糞池位置線人民廣場站11號出口

展品展項:一覽中國早期博物館收藏研究概況

展陳方式:延續上世紀自然類博物館經典展陳

生態景箱是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無論從展示理念還是展示手段均位於世界前沿的實證,這種新穎的展示方式當時吸引瞭大量的觀眾。在展覽現場,觀眾可以看到大熊貓、羚牛、西藏棕熊、巖羊和獐的五個復原生態景箱,所用動物均是當年的景箱所用的動物標本。策展方特意借鑒《清宮獸譜》中的繪畫風格,將本展示中的25件不同體型和類型的獸類標本用中國傳統風格進行瞭繪制並運用於展示及相關的文創產品中,希望這些標本繪畫在帶給觀眾美感的同時,也能帶給更多的科學啟示。

展覽地點: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西樓展廳

滬上三大博物館首次聯袂推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彰化化糞池探測|彰化化糞池探測器出特展 呈現上海博物溯源

由上海科技館、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聯合推出的特展“世紀典藏——上海博物溯源”將於明天(7月17日)起至10月21日在上海歷史博物館免費展出。該展集中三館優勢資源,展出瞭原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舊藏的自然史和人類學、考古學、藝術類藏品及相關展品共百餘件,將科學、文化、藝術和歷史相融合,探尋中國博物館的早期發展,挖掘上海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新民晚報記者孫中欽拍攝

該展按當年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展示的格局,運用當年的藏品,情景式還原昔日的風貌,再現三十年代上海博物院的展示,讓觀眾回溯歷史,在場景中感知、瞭解上海的博物館發展的悠久歷史,從而真正體味海派文化“海納百川”的源頭。

新民晚報記者孫中欽拍攝

展覽選擇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是因為這是一座歐洲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具有明顯的海派文化的經典與風尚,與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當年場館的建築風格一致。本展覽采用沉浸式展示設計,以復原性的場景令觀眾有一個帶入式的體驗。讓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切實體驗上世紀30年代上海博物院處於黃金時代的模樣。

原標題:滬上三大博物館首次聯袂推出特展 從世紀典藏看上海博物溯源

歷史淵源:亞洲文會與上海的博物館

始建於1874年的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在成立之初,就以公眾教育為其建館宗旨,具備瞭現代博物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全部功能,與同期成立的北美自然史博物館的辦館理念完全同步。它是一座以自然史收藏為主的博物館,其藏品種類豐富,幾乎涵蓋瞭現代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全部類別,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逐漸成為當時中國乃至遠東地區自然標本和考古藝術品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1952年5月19日亞洲文會關閉,其收藏品移交上海市文化局。

亞洲文會上海博物院與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海博物館及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有著密切的關系,其自然類藏品絕大部分被上海自然博物館收藏,歷史文物類部分藏品為上海博物館收藏。本展覽即是以上海自然博物館傳承於亞洲文會的獸類標本、人類學收藏為主體。

配套活動:國際研討會探知藝術與科學

以本次特展為契機,由上海博物館和上海科技館聯合主辦的首屆“藝術與科學”學術研討會將於2018年7月17日至19日在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召開。在“都會裡的博物精神”這一大主題下,與會專傢學者將圍繞中國博物館的早期歷史、博物學傢與博物館收藏、博物精神與城市文化三大論題展開探討,與會嘉賓有來自國內外各大博物館館長、策展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傢學者。

為更好地呈現本次特展的展覽內容,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制定瞭該展的數字化方案,將展覽進行網上延伸,擴大其影響力。觀眾參觀完展覽之後,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就可以在客戶端上下載展覽內容,將圖文資料重新整合,形成一個數字化“世紀典藏”展的在線精彩展示,不僅對展覽內容進行瞭拓展與延伸,還增加一些互動小遊戲和專題節目。

【展覽基本信息】

展覽日期:2018年7月17日至2018年10月21日

展覽時間:09:00-17:0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ye1yq02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